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安通生活网-便民信息发布平台

当前位置: 安通生活网-便民信息发布平台 > 军事 > 文章页

《军事纪实》之《大阅兵1949(上)》脚本

时间:2024-06-24 03:3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66 次
《军事纪实》之《大阅兵1949(上)》脚本,

 


 
   

  这是2007年9月16日的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地带,人们正在布置展台摆放鲜花,准备迎接第58个国庆日的到来。看到眼前的情景,年近八旬的摄影家孟昭瑞不禁端起了手中的相机。

  58年前的这一天,他同样是在这里,拍下了一张天安门的照片。

  照片上的人们都在忙碌着清除地面的杂草,背景中的城楼清晰可见。那时候,天安门并不像现在这样闻名,它只是北平城内一处普通的建筑。而目睹了北平解放几个月来接二连三的变化,年仅19岁的华北军区画报社记者孟昭瑞相信,这片看似荒芜的地方注定会出现勃勃生机。

  孟昭瑞 时任华北军区《华北画报》社记者 77岁

  好像每一分钟都在幸福当中,都是非常新奇的,都没见过,哪一个见过?是吧?一个是新闻事件非常大,一个是都很激动人心,你像从北平2月3号,先是进城,然后就是政协筹备会。

  1949年7月,就在孟昭瑞拍下这张照片前的两个月,正在塘沽执行防务的华北军区67军第199师接到了中央的紧急命令。这个特殊的命令,让199师的指战员陷入无比的兴奋之中。

  丁玉山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596团连长 79岁

  听到这个消息,反正也是挺高兴的……就是这样,我们一夜都没睡,都在一块说话。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我们一定要坚决完成上面给我们的任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汗,用战斗的精神来完成这个任务。

  199师是一支在太原战役中立下赫赫功勋的英雄部队,作战勇猛顽强。而此时,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刚刚胜利,除个别偏远省区外,全国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战火已逐渐平息。那么,199师接到的又是一份怎样的命令呢?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跟我们讲,你务必要完成这个阅兵的任务,这个阅兵的任务是非常重要,国庆组织召开万人大会,组织近十万人游行,搞阅兵庆祝典礼,这个阅兵非常重要。

  原来,中央给199师下达的并非是作战命令,而是要求部队迅速集结训练,准备参加在北平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仪式。作为参加受阅的惟一一支步兵部队,能够进入北平接受中央首长的检阅,这让他们感到十分的欣慰。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大家都想见毛主席……大家的情绪高涨,见毛主席不容易,我们去天安门毛主席检阅我们,我们见毛主席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

  然而,要想完成这一使命又谈何容易,他们面临的虽然不再是炮火硝烟,却同样是一场艰巨的战斗。因为对于阅兵,他们并没有任何经验。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要阅出国威,阅出军威,我们准备参加庆典的任务重要,光荣,但是我们的任务也很艰巨。

 


 
   

  事实上,不单是他们没有经验,就连开国大典所要执行的《阅兵典礼方案》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和探讨中完成的。此前在战争年代,我军曾有过几次阅兵。1937年9月,红军改编召开抗日誓师大会,曾进行过一次检阅;1944年11月,八路军359旅南下开辟根据地,曾进行过一次检阅;1949年2月,北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入城,也曾进行过一次检阅……然而,相比一个新生共和国在开国大典中举行的阅兵仪式,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以往的任何一次检阅显然都过于简单了。

  按照开国大典的筹备方案,大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人民解放军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三项内容组成。而阅兵式如何进行,则成为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发表意见说,“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为了使阅兵成功举行,开国大典筹委会专门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第199师所在的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担任阅兵指挥所主任。负责阅兵具体组织工作的杨成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向曾在国外军事院校学习过的刘伯承、陈毅等人请教,最终他得到了这样的求证:阅兵,就是要展现出这支英勇军队的雄壮和威武。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杨成武司令是我们20兵团,就是亲自组织领导我们的训练的。那领导关心对我们是最大的鼓舞,他们的话很简单,你们要阅出国威,军威来。

  直到今天,回想起58年前的那场大阅兵,李布德说得最多的依然是“阅出国威、阅出军威”。事实上,从接受任务那天起,这八个字就深深刻在了199师每一位军政首长的脑海中。而要“阅出军威、阅出国威”,步兵方队的队列队形无疑十分关键。尽管199师是一支作风硬朗的部队,师政委李布德还是感到有些担心。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解放太原,我们打了太原的核心阵地,立了大功,就证明我们这个部队军事素质是很高的,但是军人素质我们觉得还不够。

  李布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由于战争中部队忙于作战,很少进行专门的队列等素质训练,在很多战士的眼中,进行这样的训练甚至比打仗还要困难。

  孟昭瑞 时任华北军区《华北画报》社记者 77岁

 


 
   

  对养成教育这个训练他还不太习惯,因为他叫做阵容不一样,他是要求纪律性,让你冲就冲,让你上城墙就上城墙,所以平时的内容、素质、条件,整齐划一这方面不是太要求。

  丁玉山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596团连长 79岁

  这个训练困难,不如打仗,打仗就是一方面,单纯,训练就是科目多,政治课,军事课。

  作为199师的军政首长,师长李水清和政委李布德将是走在受阅步兵方队前面的领队,为了把部队的综合素质尽快提高上来,他们同战士一起站到了训练场上。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我们是带头,走在最前面,领队的。如果我们这个军人正规动作表现不出来,那就差劲了。所以我们就提出了,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勤学苦练。这要求战士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两个人不但在训练场上勤学苦练,回来后依然坚持练习,并相互纠正动作。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我们这两个人有时候自己走了分列式,走了个步子,互相纠正动作,看看我们的动作,符不符合标准,符不符合要求。

  师长和政委的行动,成为一种很好的动员。尽管训练动作单调而枯燥,冒着高温酷暑,199师的战士们很快便专心投入到了训练之中。

 


 
   

  丁玉山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596团连长 79岁

  这训练,一天8个小时。上午4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下午4个,训练得还挺严格的。

  军人素质靠训练养成,而因为参加当年的阅兵,后来,这支部队的很多人都养成了一个这样的习惯。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我们都要求了要把早上起床大小便,阅兵的时候,这就没有事了,这个养成不容易,这是个生活习惯,这是个生理习惯是不是,但是我们都做到了。

  数千人的队伍以连为单位,被编成了二十七个小的方队,如何让这些方队在通过天安门时走出雄壮的军容,成为他们时时都要思考的问题 。

  孟昭瑞 时任华北军区《华北画报》社记者 77岁

  步兵是比较难训练的,因为他人太多。这个加上他原来,我们向来没搞过这种检阅,这是第一次可以说是。

  与此同时,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难题。由于阅兵讲求服装和枪械一致,而他们手中的武器大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枪械多种多样,这显然难以达到阅兵的要求。

  丁玉山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596团连长 79岁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这个枪复杂,有三八式,有六五步还有其他的枪,是比较复杂,以后呢,再就是打……。

  李布德 时任华北军区第199师政委 88岁

  我们自己还不会造枪,我们自己只有造个手榴弹,不会造枪都是缴的敌人的,最好的步枪是日本的三八大盖。

  在现有的步枪中,这种三八大盖步枪外观很好,因此可以作为步兵方阵中的主要武器,军区随即下令将其他野战部队缴获的三八式步枪,统一配发199师。这些枪械很快便从野战部队运到了199师的训练场。

  这个叫黄寺的地方,就是199师当年训练所在的北苑兵营。几乎就在199师进行训练的同时,距离北苑不远的通县、沙河、卢沟桥等地,参加受阅的其他兵种也分别开始了演练。

  按照《阅兵典礼方案》,参加阅兵的除步兵师外,还有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和刚刚组建的海军方队。尽管武器不同,他们所面对的同样是队列的问题。

  一个烈日炎炎的上午,在卢沟桥附近的沙滩上,“功臣号”坦克驾驶员董来扶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了坦克队形训练。

  董来扶 时任东北野战军特纵坦克驾驶员 79岁

  坦克兵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有公路跑坏了,没有公路轧出公路来了,说咱们都是庄稼地,特别到了河边地少人多,你一轧了以后,老乡没有办法种庄稼了,就在卢沟桥底下练兵,晒得直冒油啊。

  “功臣号”坦克是我军缴获的第一辆坦克,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曾在数次大型攻坚战斗中充当先锋,屡立奇功,因此被授予“功臣号”。此次阅兵,“功臣号”将成为战车师坦克方队的领队车。

 


 
   

  由于坦克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都在封闭的车厢内,很难看到队列是否整齐。这个问题使坦克方队的训练出现了困境。

  董来扶 时任东北野战军特纵坦克驾驶员 79岁

  你要想看着那个坦克,你就得超出它,这个坦克这样吧,我这样吧?你这样才能看它,看它你就突出了,本身就不齐了。

  作为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坦克驾驶员,董来扶始终在寻找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终于有一天,驾驶舱内的潜望镜给了他一个启发。

  董来扶 时任东北野战军特纵坦克驾驶员 79岁

  举一反三,潜望镜能底下往上看,不能放倒了往侧看吗?从底下往外看,镜子伸出去。你把它放到侧看看那个坦克了,而且跟你一样平。

  潜望镜的侧放,使得坦克舱内的人足以看到身边的坦克,从而保持坦克队列的平整。

  董来扶 时任东北野战军特纵坦克驾驶员 79岁

  坦克驾驶门一关,你就光看潜望镜就行了,你往前方看不用潜望镜,你看侧面你贴点上,就能靠死了,然后就能看得特别齐,看就看它潜望镜统一了,那就是很齐。

  这个发明被战友们称为“潜望镜标齐法”。因为这个发明,董来扶所在的坦克二连成为全团学习的榜样,董来扶也受到了嘉奖。

 


 
   

  类似受奖的事情,也出现在了骑兵部队的训练场上。针对阅兵现场地面滑和难以避免的马粪问题,有战士提出,可以用钉马掌和挂粪兜的办法来解决。

  王署久 时任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

  水泥地很容易滑,滑了,有的前后不一样了,一滑,钉掌了就是不滑了,就是两件事,一个钉掌,一个是搞布兜子在后面,大便拉不到天安门前。

  孟昭瑞 时任华北军区《华北画报》社记者 77岁

  它有兜,就是做的兜子,就是马拉屎的时候就兜上,都事先做好了,它事先在通过前,一切最好让马粪什么的,小便也好,都事先让它利索之后再通过。

  来自内蒙草原的战马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气息,而伴随着留声机里传出的军乐,这些战马已经能够整齐地行走在北平的土地上。

  孟昭瑞 时任华北军区《华北画报》社记者 77岁

  因为它有乐器的伴奏,军乐,不让它惊慌,能够顺利地走过去,听话。他有一个连走,他得要整齐。

  骑兵师的战马共有1978匹,将以六路纵队出现在天安门的受阅台前。而此时,参加受阅的部队官兵已经达到了16000多人。

  开国大典阅兵的日子渐渐临近,担任阅兵总指挥的聂荣臻和杨成武等人开始更加频繁地出现在训练营区,对各兵种的训练做最后的检查、指导。而为了保持规整和秩序,对于阅兵中的突发事件,聂荣臻明确提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受阅队伍都不能动。

  孟昭瑞 时任华北军区《华北画报》社记者 77岁

  要求,万一敌人飞机轰炸,就在上空轰炸我们也不能动,这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动员,所有的部队参加受阅的都告诉了,就是说没有命令都不能动,都不能跑。

  聂荣臻所说的空袭并非只是猜测。因为在当时,刚刚解放的北平城内并不安宁。

  孟昭瑞 时任华北军区《华北画报》社记者 77岁

  北平的国民党,蒋介石安排的特务什么的,他并没有死心,他也进行破坏,另外国民党的飞机也到了我们郊区轰炸。

  这一年的5月4日,正在恢复中的南苑机场就曾经遭遇国民党飞机的突然袭击。

  方槐 时任军委航空局作战处处长 90岁

  突袭,低空,他不是高空来的,低空。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在里头修好的发动机,修理好的机件,还有几架小飞机,搞好的,都炸掉了。伤亡了40多个人,损失的房子很多。

  国民党空军对南苑机场的空袭,在城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中央决定组织一支空中作战部队,负责守护北平的空中安全。8月15日,南苑飞行中队成立,这是我军第一支空中作战部队。

  方槐 时任军委航空局作战处处长 90岁

  经过了有两个多礼拜训练,就在南苑机场。在那里训练以后呢,就向军委请示,可以用少量的飞机担任作战防空任务。

  或许是由于当时飞行中队的条件十分简陋,能够用于飞行的飞机也只有几架,这支飞行队并没有接到参加受阅的命令,他们的任务是随时防止国民党空军来袭,保障开国大典的安全。

  方槐 时任军委航空局作战处处长 90岁

  每天白天两架,最多四架就这样搞的,就在机场值班,飞行员就在那儿等着,有情况就起飞。

  直到8月下旬的一天,在一次开国大典的工作会议上,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在听取关于北平安全的汇报后,突然向在座的空军代表提出了一个问题。

  方槐 时任军委航空局作战处处长 90岁

  他(聂荣臻)说,你们能不能够组织一个飞行队?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和新中国领导人的检阅?当时常乾坤局长就做了一个肯定答复,他说可以组织一个小队,小一点的,大队也组不起来。

  空军的参与无疑会使得阅兵更加壮观,但事实上,空军编队飞行又是非常的艰难。作为当时惟一的一支空中作战队伍,南苑飞行中队刚刚组建完成,全部人员也仅仅只有数十名,甚至还算不上一支健全的部队。

  会议结束当天,担任航空局局长的常乾坤和航空局作战处长方槐就迅速拟定了一个方案,准备把当时所有能够飞行的飞机调集起来,一起参加检阅。

  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

  1949年9月23日,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后的第二天,参加会议的政协委员在位于中南海的会议厅内畅所欲言,讨论国旗、国歌等方案。而正当代表们讨论激烈的时候,屋顶上空响起了飞机的阵阵轰鸣。突如其来的声音,使得会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方槐 时任军委航空局作战处处长 90岁

  会场上的人听到飞机来了,有点紧张,有的人因为是五月事件心里有点害怕。就说哎呀,哪里来的飞机?怎么飞机比较多,声音多。

  联想到发生在五月的那场空袭,有的代表感到有些恐慌。一时间,会议也停止了发言。这些轰轰作响的飞机究竟从何处来,代表们的安全又能否得到保障?明天请继续收看《军事纪实》十一特别节目《大阅兵1949》下集。

责编:曹劲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06:09 最后登录:2024-09-20 06: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