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人文孕育出爱花护绿的城市文化 广州在植物学领域开创诸多先河 中外植物荟萃呈现开放包容的气质 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掀开了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新的篇章。华南国家植物园所在的天河龙洞一带自古美如世外桃源,广州第一村诞生于此,唐代,先民于此开基。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陈焕镛、陈封怀、何椿年等为代表的科学家,“情系草木、躬身大地”,探索自然,珍藏了植物王国皇冠上的众多瑰宝。他们“为国为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值得一代代广州人铭记与传承。 航拍华南国家植物园热带雨林温室 未有广州 先有龙洞 “广州第一村”藏身植物园 植物繁茂、四季葱茏是大自然赋予广州的底色,千年人文孕育出广州人爱花护绿的城市文化。“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从高空俯瞰,九连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末端白云山、越秀山迤逦入城。其实,除了大家熟悉的白云山、越秀山,九连山脉还有诸多山峰,山峰间又有深幽洞壑,其中一块谷地就是广州人耳熟能详的龙洞。 民间素有“先有龙洞,后有广州”一说。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记者来到天河区,沿着天源路一路往北寻找答案。只见龙洞牌坊一带车水马龙,看上去与其他地方并无不同,直至爬上高楼,远眺四周群山,方找出些许端倪。龙洞东望火罗岭,西对洞旗峰,南横飞鹅岭,北倚大和嶂……九连山脉的群峰连绵起伏,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将龙洞包裹了起来;龙洞内有天麓湖、龙洞水库等,植物丰茂,动物种群繁多,自古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如今,龙洞一带仍是广州公园最集中、“含绿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天麓湖森林公园横亘于东,凤凰山森林公园坐落于北,龙眼洞森林公园屹立于西,火炉山森林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长湴公园分布于南……真是“举目见绿色,步步皆佳景”。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看上了这一块宝地。1956年,龙洞一带出土了肩石斧等石器数十件。后来,考古人员在飞鹅岭及附近青山岗、菱塘岗等多处发掘了斧、锛、镞、凿、矛、环、砺石、玉器、陶器、残青铜斧刃等。这就是新石器时代遗址——飞鹅岭遗址,也是广州考古学界首次发现的类似遗址。中山大学教授郑君雷认为,从石斧、石锛等工具,可以推测华南先民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后人因此认为“广州第一村”诞生于此,龙洞一带是广州人的发祥地之一。 如今,“广州第一村”遗址就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内。 唐代开基人文渐盛 唐代开始,先民陆续前来定居,并为此地取了个美名——龙洞(龙眼洞)。龙洞之名最早见于《樊氏族谱》。据记载,唐代贞观年间,此处已形成村落。关于“龙洞”之名的来源,坊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这里广植龙眼树,故称龙洞(龙眼洞);又有说法称,龙洞建村于南宋,因当地原有九个小村庄,有九龙归洞之意,故名“龙洞”。 不管“龙洞”之名有何来源,自唐代“开基”开始,龙洞渐渐人丁兴旺起来,蔓延至今。如今,龙洞有樊氏大宗祠等14座宗祠,其中景祚樊公祠还被列入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人丁兴旺的龙洞文风渐盛。华南国家植物园内的朱澄之墓、文昌桥,诉说着一段人文故事。朱澄的先祖是大名鼎鼎的朱熹。宋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朱澄任江西吉安府庐陵教谕,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正是其学生。高中状元后,文天祥在朝堂上推荐朱澄,认为其“文章德行可仿其祖”。后来,朱澄转任广东盐运使,病死于广州。当时南方战乱频繁,族人不能扶棺回乡,就在龙洞安葬了他。相传朱澄长子携妻子——文天祥的妹妹定居广州黄埔的横沙村。他还在福聚里门楼前立“鹿洞”匾额,以示牢记朱熹的“鹿洞遗风”之意。 明朝,当地居民评出了龙洞八景,分别是火罗夜月、尧子朝阳、壶山鼎峙、西山瀑布、宝寺僧归、蒲沼赏荷、马潭烟雨、星涧梯流。如今,龙洞八景已隐于岁月长河之中,但这些充满诗意的字眼,仍能让我们看到古时龙洞的诗画之美。 选址龙洞建名园 光阴似箭,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陈焕镛等提议筹建华南植物园,得到国家支持。不过,筹建一个在亚洲乃至在世界上有水平的植物园,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植物园该建在哪里,白云山、麓湖都曾被列入考虑对象,但科学家们总觉得不够理想。 这时,植物分类学家何椿年的建议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提议植物园建在龙洞,因为龙洞离市中心稍远,不会因城市未来的发展而受到太大影响,也不会占用过多耕地,从而影响农民的生活。交通虽然有些不便,但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这个问题会得到改善。后来,全国专家开会论证,一致同意在此建设华南植物园。 据华南植物园的老员工伍百年回忆,他和何椿年曾于1956年来到龙洞一带。面对这片亟待开发的热土,何椿年信心满满地用手比画:“我们要在这里建一座内容和外貌比公园要求更高的‘植物园’。” 一草一木 寄托深情 华南植物园肇建伊始,陈焕镛、张肇骞、陈封怀、何椿年、何绍颐、郭俊彦等科学家先后齐聚广州,他们发扬“为国为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开创了诸多先河;科学家的探索之路,给广州铺垫出深厚的植物学研究底蕴。 陈焕镛为华南植物园奠定根基 广州成为植物学研究中心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标本馆珍藏着近120万份植物标本。走进馆内,植物学家陈焕镛的铜像映入眼帘。这座标本馆由陈焕镛于1928年创建,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植物标本馆之一。 陈焕镛勇入海南岛采集植物 陈焕镛是华南植物园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奠基人之一。他祖籍广东新会,1890年7月生于香港。他的父亲陈言是清廷派驻古巴的公使,母亲则是西班牙裔的古巴人。15岁那年,陈焕镛赴美就读。在美学习期间,他渐渐感到研究之不易:中国植物的标本存放于欧美各标本馆,原始文献散见于各国出版之刊物,中国人在国内进行植物学研究,反而要面临几乎“从零开始”的挑战。 陈焕镛决定面对这个挑战。1919年,他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随即一头扎进海南岛,成了第一个赴海南岛采集植物的中国植物学家。在海南岛,他先是被毒蜂蜇伤,后又罹患恶性疟疾,高烧40度以上,被人用担架抬出五指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海南岛采集了包括木兰科在内的众多植物标本。后来,他又对木兰科植物开展了大量深入研究。正是陈焕镛打下了木兰科植物学研究的基础,华南植物园后来成立了中国木兰科植物研究中心,建立了世界最大的中国木兰科活植物基因库——木兰园。 1927年,陈焕镛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并于1929年创办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前身——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又创办了学术刊物《中山专刊》(Sunyatsenia),这是中国第一本植物分类学英文刊物。研究所设于东山石马岗,仅办公室一间,标本室一间。陈焕镛不畏艰难,组织力量在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等地采集标本,又和英、美、德、法等国建立标本交换关系。1928年—1929年,陈焕镛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交换得来落羽杉的种子。后来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克服了落羽杉“水土不服”等难题。经过多年的繁育、推广,如今落羽杉已遍布南粤水网,华南国家植物园内的落羽杉,更因其颜值吸引众多游客。 在陈焕镛的努力下,20世纪30年代,广州已成为中国植物分类学的三大研究中心之一(三大研究中心分别是:北平静生生物研究所、南京中国科学社和广州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陈焕镛曾欣喜地说:“本所成立迄今,虽为期只有5年,而所藏标本已超过6万号,固不敢与国外著名植物园具有百数十年者相为媲美,然以视国内各植物标本室,实未遑多让……” 44个新种命名致敬陈焕镛 20世纪50年代,植物园选址龙洞后,陈焕镛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华南植物园的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华南植物研究所发展成为多学科的综合性植物研究所,珍贵的标本、图书资料成了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植物学界有一种浪漫的方式来表达友情——感谢一个人,就以他(她)的名字来命名一种植物。据统计,以陈焕镛名字命名的植物新属有4个,植物新种有44个。在这44个植物新种中,有11种发表于他逝世后,有13种由来自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外植物学家命名,陈焕镛在国内外科学家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陈焕镛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其他植物学家的敬意,据统计,由他冠名发表的新属有11个,新类群及新组合500多个。他曾借由植物命名,向41位植物学家致敬,这些人大多是他同时代关系密切的植物学界同仁和朋友,其中包括国外学者16名。 情系草木躬身大地 科学家开创诸多先河 华南植物园建设伊始,“植物从哪里来”,是科学家们共同面对的挑战。 何椿年发现植物“活化石”银杉 1956年,时年50岁的何椿年挑起重担,成为华南植物园的开拓者之一。 何椿年与植物学家钟济新带领考察队,深入广西原始林区,收集到大量宝贵木材,还发现了一种之前从未见过的树种。后来,陈焕镛和匡可任将其鉴定为新种,这就是举世瞩目的植物“活化石”——银杉。 考察队在4年间翻山越岭,获得了散布各处的2000多种活植物。到1959年10月,华南植物园引种了各种植物241科2400种,园貌初步形成。之后,何椿年等人不畏艰险,前往更边远的地区收集植物材料,使植物园的物种更丰富。 科学家创造橡胶栽培奇迹 走进华南植物园科研区,但见满园葱郁,三棵已到“花甲之年”的橡胶树枝繁叶茂。树下设有解说牌,向游人讲述一段不寻常的往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方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这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无法从国外进口。国际学界惯常认为北纬17°以北不宜种植橡胶,而我国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地区处于北纬18°以北。面对橡胶资源缺乏的局面,“橡胶北移”科技攻关项目应时而生。陈焕镛、张肇骞、吴征镒等植物学家先后率队,进行了12次大规模的橡胶宜林地考察,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4个广东省。华南植物研究所承担了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工作,郭俊彦等科学家系统研究了橡胶树的呼吸代谢、物质代谢、细胞生理、不同品系耐寒力比较等,成功将橡胶树移到北纬18°—24°,创造了世界橡胶树栽培史上的奇迹。 陈封怀填补报春花研究空白 世界植物温室群景区是华南国家植物园的一大景观。春天,与杜鹃花、龙胆花合称为“中国三大高山名花”的报春花在此怒放,其中有华柔毛报春、滇北球花报春、鄂报春、报春花、藏报春、海仙报春等,名色丰富。 报春花怒放的美景背后,同样有植物学人的心血。我国报春花科种类特别丰富,但多数为高山种类,形态变化较大,标本资料较少,在分类上难度较大,之前无人做过全面整理。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陈封怀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全面整理了我国报春花科植物的种类,共13属517种,还把报春花的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南亚。 如果说陈焕镛是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奠基人,那么陈封怀则是给中国现代植物园注入了“灵魂”。他提出了“科学内容与美丽的园林外貌”相结合的建园原则,这一理念在他主持建造的几个植物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陈封怀曾在庐山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工作,被誉为“中国植物园之父”。 陈封怀出身诗书世家,擅长诗词与绘画。“海上生明月,华南出园林。气候温和地,终年四季青。池边设水榭,中有翼然亭。仰望白云雨,俯视如画屏。孑遗水松种,世界得盛名。椰林成大道,睢园绿竹径。蒲岗保遗迹,濒危种安存。丘陵起伏趣,远近听林声。” 这首优美的诗歌出自陈封怀1983年题写的《华南植物园赞》。后人为了表彰陈封怀对中国植物园事业的贡献,以“陈氏香草”“二郎山报春”“封怀木”三种新发现的植物来纪念他。 几代人挥洒的辛勤汗水,给华南国家植物园留下雄厚的家底。 一园风景 四时可赏 世外桃源四季如诗画 万国奇树博览不落幕 一边是四季常绿的棕榈植物,椰风葵林一派热带风情;另一边是依水而生的落羽杉,春来嫩绿,入夏青葱,秋时棕红,冬来飘落。1986年,华南植物园这一最具代表性的景点龙洞琪林入选羊城八景,一时传为佳话。如今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四时不同,成了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中外植物荟萃于此,也呈现了广州开放包容的气质。 椰风葵林,一派热带风情 澳洲巨睡莲原产于澳大利亚等地,展幅可达3~4米,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睡莲。自2014年起,科研人员从国外陆续引入10多个澳洲巨睡莲品种至广州,前来观赏者络绎不绝。 “远看红似火,近看不是花”,说的是原产于西非的红纸扇。红纸扇叶红花白,叶比花更艳,像一把迷你版的蒲扇,因此得名。 鹤望兰科旅人蕉属植物来自热带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和马达加斯加,改革开放后引种至华南植物园。令人惊喜的是,久居热带的鹤望兰科旅人蕉属植物的适应能力颇强,驯化后能御寒。2008年冬,经科研人员喷洒高脂膜(无毒农药)后,它们甚至“扛住”了冰冻灾害。 类似的世界珍稀植物在华南国家植物园还有很多。游客不吝赞美之词,表达自己对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喜爱之情。北方的游客说:“到了华南国家植物园,才感觉从北方来到了南方,这里有与北方截然不同的亚热带植物景观,可以在参观中增长知识,享受自然之美。”有游客感慨于植物宝库的丰富:“漫步其中,我仿佛进了一个大自然的绿色宝库,每一步都能发现新的植物种类,让人惊叹不已。”还有游客从美景中感受到了美好生活:“漫步在花海中,感受着花朵的芬芳,惊叹于植物的多样性。每一朵花都有着生命力,由此更加感慨,浪漫人间总是蓄满鲜花……” 春 禾雀花五颜六色报春 钟花樱广州樱迎春怒放 春天是华南国家植物园开花种类、数量最丰富的季节。对此,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副主任吴兴如数家珍:3月初,杜鹃花、禾雀花接力绽放。这里有5个种6个颜色的禾雀花,春光里,翠绿色的白花油麻藤、粉红色或紫白相间的大果油麻藤、深紫色的常春油麻藤、紫色的美叶油麻藤与海南黧豆次第绽放,正所谓“五颜六色”。 樱花也是不能错过的春日美景。广州天气温暖,樱花开得早。每到春天,樱花园里,“钟花樱”“江山美人”“旺地樱”“广州樱”等品种怒放。蓝天白云下,游人如期而至,在春风里感受花语。 夏 三百种莲花睡莲水上绽放 “流萤漫舞”将人带回童年 广州夏日长,每年5月到10月都属夏季。夏天一到,荷花、睡莲、凤凰木、大叶紫薇等都是华南国家植物园里深受人们喜爱的花仙子。 莲花是夏日里最美的风景。一到夏天,许多爱莲人就会携带“长枪短炮”,前来水生植物园、木本花卉区、水生植物资源圃寻芳。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副研究员陈磊博士则忙着观察全球收集来的约300个莲花、睡莲品种,选育适合广州的品种。今年,30多个热带睡莲品种在水生植物园亮相,其中,拉莎米、雪崩、瑞秋、狐火、银河系等十来个品种首次与游人见面。与耐寒睡莲相比,热带睡莲花色丰富,大部分热带睡莲还有淡雅的香味,沁人心扉。陈磊说,热带睡莲株型需要足够的生长空间,科研人员通过“精密操作”,让热带睡莲展现最美的一面。 华南国家植物园还有“流萤漫舞,星光点点”的胜景。随着生境改善,萤火虫重新回归植物园。清明前后,萤火虫就零星出动了,到了夏夜,苏铁园门前更是聚集了许多飞来飞去的“小灯笼”,很多市民带着孩子前来“探秘”,回味童年的乐趣。 秋 三角梅盆景姹紫嫣红 植物界“大熊猫”亮相 金秋十月,三角梅、铁冬青与山茶花开始盛放。20世纪50年代,来自芳村、陈村的园艺师携带300多盆三角梅老桩头入园,经过数代园艺师的培育、修剪,植物园的三角梅盆景姹紫嫣红,爱好者纷纷前来,品味岭南盆景“无声诗、立体画”的韵味。 300多种山茶属植物在山茶园济济一堂。每年11月至次年5月,茶梅、十八学士、越南抱茎茶、金花茶等次第绽放,绚丽多彩。若“论颜色之美”,非“植物界的大熊猫”——金花茶莫属。它是我国特有品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黄色茶花,但直到1960年,科研人员才首次发现这种花,定名为“金花茶”。 越南抱茎茶则是“远道而来”的宝贝。9月初,越南抱茎茶就露出手指头般大小的花蕾,次年入春后,红艳的花瓣中逐渐绽放出金黄色的花蕊。吴兴说,越南抱茎茶在原产地已灭绝,华南植物园成了“护宝之地”,凸显了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性。 冬 落羽杉临水“换装”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冬落羽杉,“霜叶红于二月花” 百年前,陈焕镛院士交换得来的落羽杉已成为华南国家植物园冬日的主角。元旦前后,随着冷空气南袭,落羽杉开始“换装”。阳光洒落下,落羽杉叶片变成黄色、红色,如羽毛般随风轻盈飘逸,迎接岁月轮回。游人们穿梭于湖畔的落羽杉林,领略“霜叶红于二月花”,只见水天一色,就像冬日的童话。 万物和谐 大展宏图 大城名园 入园人数年增近五成 2022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这是我国的第二座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计划5年内打造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前3名。 为何选择在广州建设国家植物园?广州是“花城”,是北回归线上唯一具有全球一流植物园的城市,亦是全球34个生物热点地区之一。广州不仅有着多种地形地貌和优越的天然环境,而且有着2200多年建城历史,更有国际大都市的实力。华南植物园长期立足华南,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其植物学、生态学、农学的学科在全球名列前茅。2019年进行评估时,专家们认为华南植物园综合实力已居世界前五。城市与植物园相辅相成,因此在广州建设国家植物园,既有优势又有必要性。 两年来,大城出名园,华南国家植物园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在物种保护领域,2022年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引种植物7596号,新增引种物种2449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35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70种。竹叶胡椒、铁箍散、红花悬钩子等就是科考小组去年赴湖南、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南雄市)和江西等地首次引种至华南国家植物园的。 在野外回归方面,科研人员对被列为极危物种的粗茎紫金牛进行野外回归实验,并将怀集报春苣苔、红花报春苣苔、封开报春苣苔等3种广东特有的濒危报春苣苔属植物重新“放归”家园…… 在科研领域,华南国家植物园牵头完成的“陆表固碳生物与非生物过程及环境响应机制”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年至2023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其中高水平研究论文109篇;培育了大湾区兜兰、四季无忧等植物新品种97个。 兜兰中的金童玉女,其中,黄色为杏黄兜兰,粉色为硬叶兜兰 华南植物园升级为国家植物园,点燃了市民逛园的热情。2023年度入园游客数较2022年增长近50%,达241万人次。有街坊留言说:“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家门口最接近自然生态的后花园,更是一座逛不尽、看不完、还想去的自然宝库。” 城园融合 云溪植物园率先建成 拥有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广州之幸。当下,广州正积极构建国内首个“1+3+N”城园融合体系:“1”指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3”指推进北—中—南3片迁地保护示范区建设,“N”指建设10个以上专类植物展示园和200个以上生态科普宣教点。 8月上旬,在白云山西麓,作为城园融合体系广州示范片区中率先建成的植物园——云溪植物园正式开放。这里山峦叠翠、溪涧纵横,生活着1320多种从热带到亚热带不同气候类型的植物种类,其中不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华盖木,还有虽然普通但城市里不容易见到的含羞草。 云溪植物园将“山水相融”的自然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相结合,将岭南园林的山水理念发挥到极致。园内有彰显珠水云纹的虹桥和云桥,有会进行光合作用的“活树凉亭”,还有浣溪追云的望溪台……游客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还可深刻感受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们将植物园搬到老百姓身边,让市民更能切身感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的丰硕成果,亲近葱葱绿意,领略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说起建园初衷,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负责人如此表示。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会长提姆·恩特维斯教授认为,云溪生态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将持续向全世界隆重推荐广州。 从华南国家植物园到云溪植物园,“世外桃源”在广州遍地开花,绿色让城市更宜居,安顿着生于斯、行于斯的每个广州人的“吾乡”。 我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 截至2024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内建有兰园、药园、木兰园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活植物42057号,分类群18856个,物种12204种,品种6652个,隶属302科2916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514种(一级69种,二级445种)。珠三角乡土园林植物75%品种源头来自华南植物园,广东省80%以上的珍稀濒危植物均迁地保育于此。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我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享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美称。 四季无忧 四季无忧 四季无忧为华南国家植物园培育的新品种,与一般无忧花一年只有一次花期不同,四季无忧花如其名,可一年四季开花,花色艳丽,花量繁多。 中科COP15兜兰 中科COP15兜兰 中科COP15兜兰是华南植物园为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COP15)在昆明召开而特别培育的新品种,在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杜鹃红山茶 杜鹃红山茶 杜鹃红山茶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广东境内仅发现千余株野生种群。山茶园中,杜鹃红山茶四季可开花,花朵大而明媚,艳而不俗,花蕊星星点点。 报春苣苔 报春苣苔 报春苣苔于1881年在粤北连州连江流域的石壁上首次被发现,之后神秘消失百多年,20世纪90年代在广东连州重现。华南植物园经培育后,使其成功回归野外。 望天树 望天树 望天树以88米的株高位居我国被子植物的榜首。1975年望天树在西双版纳被发现,为中国境内有热带雨林提供了关键证据。之后,华南植物园将其引种。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