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安通生活网-便民信息发布平台

老廠區變身潮街區

时间:2024-08-25 19:20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84 次
1985年9月,銀川滌綸廠正式投產。(資料照片)工人正在園區裡的襯衫高定工廠工作。由老建筑改造的酒館。在影院忙碌的金虎(右)。鄒熊找到了銀川歷史建筑的銘牌。一名少年踩著平衡車經過豐安巷。“加長的藍色2

1985年9月,銀川滌綸廠正式投產。(資料照片)

工人正在園區裡的襯衫高定工廠工作。

由老建筑改造的酒館。

在影院忙碌的金虎(右)。

鄒熊找到了銀川歷史建筑的銘牌。

一名少年踩著平衡車經過豐安巷。

“加長的藍色2路公共汽車”“銀川滌綸廠正式開工”“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正式建成”“供銷社”“新華書店”“公用電話亭”……銀川市西夏區朔方路街道的豐安巷是銀川較早的“網紅小巷”,從西向東有以“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為主題的“三線”記憶文化牆,左手邊以青春為主題,右手邊以懷舊為主題,一幅幅生動的牆繪講述著從前的故事。

豐安巷西起文昌北街,東至同心北街,總長919米,處在銀川801文化創意產業園和北方民族大學之間,連通了同心苑、玫瑰園、恩和3個社區,以及朔方小區、玫瑰園小區等6個居民小區。

西夏區老工業企業比較集中,隨著城市發展,原來的很多生活場景已不復存在,但人們的記憶卻不曾磨滅。作為寧夏工業發展的“見証者”,一直低調內斂的豐安巷不再沉默,周邊居民、學生、游客,他們從城市的各個方向走來,像欣賞一組藝術大片一樣,欣賞著這些“三線”文化的涂鴉。

30后的回憶:

老“三線人”不能忘卻

“建廠的時候,這裡是一條臭水溝。”7月30日,89歲的鄒熊走在豐安巷,小巷北側牆壁上影印的當年銀川滌綸廠的老照片,勾起了他塵封多年的記憶。“這張是德國專家在檢測設備”“這張是(原)輕紡部領導來視察工作”……在一張照片中,鄒熊認出了站在后排被擋住了半張臉的自己,“那時候,我才40多歲,轉眼間過去40多年了。”他笑著說。

1935年出生的鄒熊是原銀川滌綸廠總工程師,1958年大學畢業后從上海來到寧夏。學習紡織專業的他參與過銀川毛紡廠、棉紡織廠、亞麻廠等紡織業工廠的籌建工作。進入20世紀80年代,在化纖織物大發展的潮流下,鄒熊成為籌建銀川滌綸廠的一員。“我們選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進口機械,並且配備了先進的計算機操作和管理系統。”說起這些,耄耋之年的鄒熊仍很自豪,“在選址時,我們也考慮了周邊有寧夏大學和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北方民族大學前身),有一所小學、同心路市場,還有2路公共汽車,在這裡工作生活會比較方便。”鄒熊表示,樓房建筑在當時比較漂亮而且有特色,坐落在兩所大學之間,為當時的新市區(西夏區舊稱)增色不少。

1983年12月14日,銀川滌綸廠隆重開工,1985年9月正式投產。之后的幾年,又經歷了幾次擴建,分別引進工業絲卷繞牽伸設備、2000噸高速紡生產技術和設備、聚酯工業絲設備等。“我們廠生產的滌綸絲不僅供應寧夏,還遠銷全國十幾個省市。”鄒熊回憶,那時候廠裡有1000多名工人,因為缺乏人才,不但到上海等地的大學招工,還聯合轄區一所中職院校委托培養技術工人。

20世紀90年代末,銀川滌綸廠和國內大多數輕紡工業一樣開始走下坡路,漸漸從輝煌走向沒落。2007年宣告破產。1995年退休的鄒熊沒有經歷企業破產重組的種種事情,但說起那段歷史,還是有些黯然神傷。

從一片荒地到兩座工廠,從機器轟鳴、熱火朝天的工業生產現場到工廠停產、人員分流……銀川滌綸廠的興盛與衰落也成了改革開放初期寧夏工業發展的縮影,老“三線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奔來,在這裡揮洒青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屬於他們的輝煌。

70后的堅守:

從沉寂到蛻變

現年54歲的胡國富,17歲時從職高畢業被招錄進銀川滌綸廠后,從沒離開過。

7月30日,在801文化創意產業園北側入口處,胡國富指著現為西夏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辦公樓的主樓說:“1987年進廠,從這棟樓的5樓到1樓,很多崗位工序我都干過。”說起在一線工作的那幾年,胡國富滔滔不絕,用手比畫著每一道工序的操作和流程。

1991年,胡國富調入廠保衛科,成為一名保衛干事。說起銀川滌綸廠的輝煌歷史,胡國富和當時的很多工友無比自豪。但時代的車輪從未停止,從輝煌到沒落再到凋謝,胡國富在這裡堅守了17年。

2007年,銀川滌綸廠宣告破產,大部分人員都離開了,而胡國富選擇了留下。“廠子原先有1000多人,當時留下來的隻有四五十人。”幾經輾轉后,他們在銀川滌綸廠的基礎上改制,成立寧夏魯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胡國富繼續留任消保科科長,直到現在。

巡邏、綠化、消防、環境衛生……正因為在保衛科(后稱消保科)近40年的經歷,胡國富熟悉每一棟建筑、每一條小巷的名字,甚至每一戶商戶的來龍去脈。

“這棟樓以前是牽伸車間,我們就給這條小路起名‘牽伸巷’,那邊分別是前紡車間和后紡車間,所以這邊的路就叫‘前紡街’和‘后紡街’。”“這邊幾棟房屋分別是成品車間、機修車間、絲綢車間,那邊還有動力車間、空風車間、冷凍站、開關站……”走在801文化創意產業園內,胡國富講述著從銀川滌綸廠到801文化創意產業園的變化。

現在,這些車間變成了超級瑪麗練歌房、銅管LIVE HOUSE(工段)、渦輪酒吧……還有的入駐了制衣廠、文化工作室、餐廳、影院等業態,創業者們在原來的工廠外牆上涂鴉,裝上工業風的門頭和霓虹燈,這一切連同園區裡工廠廢棄鍋爐、鋼管等改造的工業雕塑,讓這裡極具賽博朋克的風格。

從那時開始,銀川滌綸廠從幾乎廢棄的舊廠區慢慢被改造,直到2009年,銀川市首家創意產業園正式落成。一時間,創業者、大學生、市民、游客紛至沓來,熱鬧的景象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昭示著曾經屬於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輝煌又回來了。

從沉寂到蛻變,又是十幾年過去了,這個當年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已是人到中年。

豐安巷:

左手青春,右手懷舊

和胡國富一起見証變化的,還有一直處於沉寂狀態的豐安巷。

從一條臭水溝到並不寬闊的小路,從臟亂差的背街小巷到網紅街區,這一切變化發生在2019年。這一年,銀川市啟動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行動,豐安巷被列入其中。

“這邊既有保存完好的舊廠區,也有801文化創意產業園,有兩所大學,巷子的打造要符合大學生們的審美。”說起豐安巷的“網紅”改造計劃,玫瑰園社區黨委書記郭紅梅記憶猶新,當年她和恩和社區黨支部書記一起,召集兩個社區的居民代表參與,最終設計了“左手青春,右手懷舊”的主題牆。

“路北側是801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外牆,我們以年輕人喜愛的戶外、露營、登山以及文化旅游元素為主,打造了‘致青春’主題的手繪牆。”郭紅梅說,這一側是現代風,用奪目的炫彩展示當代青年的青春飛揚。路南側是原柴油機廠的院牆,打造了以“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為主題的“三線”記憶文化牆,用電影膠卷的形式講述上輩人的奮斗時光和巷子的歷史變遷。

“當時改造完,好多市民、學生、游客到這裡打卡拍照。”郭紅梅說,稍有遺憾的是,因為資金緊張,小巷隻改造了靠西側的二三百米。

2021年,豐安巷迎來第二次改造。這一次,巷子南北兩側延續了原先的創意,919米的小巷兩側彩繪全部完成,色彩鮮艷的涂鴉和工業風滿滿的雕塑為原本青灰色的老巷增添了不少韻味。小巷成為真正的“網紅巷”,也彌補了郭紅梅心中的遺憾。

“老舊街區都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豐安巷手繪牆設計負責人蔣華宇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們要做的不是過度改造,而是用心去挖掘、用色彩展示,因地制宜,細節動人,才能引起看畫人的情感共鳴和互動。”

如今,走在這條小巷中,身邊不時有年輕人路過,打卡拍照。周圍的老居民,每每走過這條小巷,都會多看幾眼牆上的彩繪,尋找當年的記憶。

90后的參與:

這是一種文化的延續

“到801文化創意產業園創業的以80后居多,這幾年也有不少90后來到這裡創業。”胡國富表示,801文化創意產業園起步早,周邊環繞幾所大中專院校,創業氛圍特別好。正因如此,北方民族大學將原先銀川滌綸廠的辦公樓租下,成立創業孵化園,不少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就參與創業。現在園區裡的企業,有不少是周邊幾所高校學生畢業后創辦的。

每天下午4時起,銘盛影院就開始忙碌了,這個位於801文化創意產業園北側臨朔方路的電影院並不起眼,但因為它是距離北方民族大學和附近6個小區最近的電影院,周邊年輕人可以說無人不知。

換票、選座、提供飲品……1992年出生的金虎在前台忙碌。正值暑期,來看電影的多是周邊居住的學生和打工者,如果是上學期間,附近大學生是看電影的消費主體。

今年32歲的金虎,2017年從四川一所大學畢業后來到銀川,從事影院經營,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店長。2020年到2022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影院受到沖擊,不得不關店。在銀川大地影院做店長的金虎卻一邊學習相關技能,一邊進行影院行業發展前景調研。“當時很多人不看好影院的發展,但我覺得這一行業一定會迎來轉機和好的發展。”金虎說。

2021年,大地影院801文化創意產業園店准備閉店,金虎得知消息后果斷接手,他將影院改名為銘盛影院。“影院在兩所大學的門口,又坐落在801文化創意產業園門口,有很多年輕客群。”金虎說,現在電影消費的最大市場就是學生群體。

2022年1月,銘盛影院正式開業。這是金虎創業的開始,也是屬於他的第一家影院。經過兩年多運營,影院持續穩定向好。“這家店經營徹底穩定之后,我打算重新裝修,更換更好的設備。”金虎對影院行業一直看好,充滿信心。

從2008年開始,801文化創意產業園陸續招商。從一家兩家三家,到后來的上百家企業,逐漸形成規模。胡國富見証了老工廠到產業園的蛻變。“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這裡創業發展,新生業態逐漸進入,經常能看到年輕人到園區拍攝婚紗照。在這種環境下,我的心態都變了,感覺自己也變年輕了。”胡國富表示。

“廠子門口的‘紡織姑娘’雕塑我們專門保留下來,廠區中間的花園正在改造中,將變成集露營、燒烤、火鍋於一體的休閑區。”這裡既保留了屬於20世紀80年代的記憶,又增加了21世紀的潮流,更有不少人向往的“鬆弛感”。

如果說70后胡國富的堅守是一種情懷,那麼90后“金虎們”的參與,就是一種文化的延續。(記者 張雪梅)


(責編:閻夢婕、寬容)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15 20:09 最后登录:2024-09-15 20: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