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热点新闻

五洋自控谋划易主背后:业绩持续下行盈利全靠理财和政府补助 应收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攀升

热点新闻 12-10 13
五洋自控谋划易主背后:业绩持续下行盈利全靠理财和政府补助 应收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攀升摘要: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日前,五洋自控披露控制权变更事项,控股股东...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日前,五洋自控披露控制权变更事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侯友夫及蔡敏夫妇正在筹划股份转让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股票自12月9日上午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五洋自控2015年2月在创业板上市,自2018年三年期首发限售股解禁后,实控人发起了多轮次减持,一直持续到2021年底,此后主要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融资。目前,侯友夫持有的五洋自控3300万股股份处于质押,占其持股总数的27.32%。

  同时,五洋自控2015年至2020年完成了五轮再融资,均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合计募资近17亿元,进一步稀释了实控人的持股比例。目前,侯友夫、蔡敏夫妇最新持有五洋自控19.74%股权,较上市之初降幅超过四成。

  业绩坐上“过山车” 沉迷理财难自救

  五洋自控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停车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商,主营业务涵盖智能车库、自动化生产线、立体仓储、矿山安全设备、无人船、金融服务六大板块。制造业务包括散物料搬运核心装置、机械式停车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智能物流及仓储系统、两站及机制砂设备;投资运营业务包括城市停车资源获取及停车场的运营管理。

  上市前,五洋自控立足工业控制技术,专注自动化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15年11月,通过并购重组深圳伟创,一举成为智能停车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商。2015年至2020年,五洋自控业绩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翻了8倍,从2.07亿元增至16.32亿元;净利润从2169.72万元增至1.51亿元,也近乎翻了7倍。

  2021年,五洋自控业绩突然“变脸”,开始走“下坡路”。营收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4.63%。毛利率几乎“腰斩”,从31.76%骤降至16.71%,叠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4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2.2亿元,为上市后首亏。2022年、2023年,营收继续下降6.3%和6.59%,虽然成功扭亏,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不足两千万。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降速加快,营收同比下降28.58%至6.7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2492.74万元,同比由盈转亏,下降207.32%。

  按业务结构来看,五洋自控主要产品近年来业绩表现差异较大。

  2021年至2023年,立体车库及其安装服务的收入贡献率一直维持在50%以上,毛利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收入规模虽然在持续下降但降幅最小,是公司业绩的基本盘。散料搬运核心装置的毛利率最高,收入规模及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是近两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大幅回升的主力军。两站及机制砂设备、智能物流及仓储系统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大,收入规模和贡献率下滑显著,业绩表现令人失望。

  今年上半年,五洋自控主要产品全线受挫,收入、毛利率大幅下滑。智能物流及仓储系统收入“腰斩”,降幅最大;其次为立体车库及其安装服务、两站及机制砂设备,收入降幅均在30%以上。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散物料搬运核心装置的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2.19%和7.32%。

  一边是业绩持续低迷,另一边是逐渐沉迷理财不能自拔。

  2021年,五洋自控购买理财及结构性存款支付的现金为25.18亿元,约为2020年的2.5倍。2022年、2023年,该笔款项分别为20.21亿元和19.32亿元,产生的投资收益分别为943.35万元和579.50万元。截至今年9月,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高达4.03亿元。

  2022年、2023年,五洋自控净利润高度依赖其他收益(主要系政府补助)、投资净收益(主要系业绩补偿款及理财收益),扣除该部分收益后净利润将由盈转亏,分别为-708.25万元和-492.89万元。

  大举并购扩张商誉“埋雷” 应收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攀升

  2015年至2020年,五洋自控营收大增的同时,应收账款也从3.06亿元增至9.86亿元,此后长期居高不下。

  2021年至今年前三季度,五洋自控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9.43亿元、8.28亿元、8.41亿元和7.17亿元,分别占各期营业收入的56.93%、54.59%、61.04%和104.32%,仍处于较高水平;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72、1.73、1.67和0.88,行业均值分别为5.47、4.65、4.49和2.75。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意味着回款周期在延长、资金周转效率在降低。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946.54万元,同比下降47.69%,资金流状况严重恶化。

  同时,公司应收账款逾期金额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坏账风险急剧上升。2022年、2023年、今年前三季度,分别计提信用减值损失-6575.87万元、-10967.77万元和-6526.22万元,分别同比扩大9.31%、66.79%和3.84%。

  五洋自控存货管理情况也不容乐观。

  2023年报显示,散料搬运核心装置、立体车库及其安装服务的库存量分别为100台和5754个,分别较2022年末增加63.93%、减少11.52%;其余产品库存量均为0,意味着公司库存商品仅包含上述两款产品。

  2023年,两款产品平均销售单价(收入/销售量)分别为14.52万元/台和1.22万元/个。经粗略估算,两款产品库存账面余额(库存量*平均销售单价)约为1451.55万元和7005.83万元,合计8457.38万元,但公司存货中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却高达3.24亿元,两者相差极大,需要公司给出合理解释。

  此外,大额商誉也为五洋自控业绩埋下了隐患。

  五洋自控上市后频繁通过并购重组对外扩张,截至今年9月底,商誉账面价值仍高达4.05亿元,占期末净资产的16.24%。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公司自2015年收购深圳伟创以来,始终未对其商誉计提减值准备。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伟创的商誉账面价值为3.35亿元。

  2022年商誉减值测试中,深圳伟创2023年的预测收入为10.67亿元,预测收入增长率为14.00%,预测毛利率为23.45%。但深圳伟创2023年实际收入为8.31亿元,同比下降11.22%,与预测值相差较大。此外,今年上半年,深圳伟创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继续下降29.19%;净亏损1771.71万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为盈利1423.13万元。

  五洋自控商誉减值测试所选参数是否合理,商誉减值计提是否及时、充分,需引起监管关注。

阅读
分享